自然资源部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于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正式批准成立,其前身为原国家测绘局于2009年3月批准成立的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和河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主要围绕我国自然资源退化、灾害发生频繁、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针对国土资源开发导致的地表下沉、塌陷、岩体开裂、山体崩塌,土地退化、土壤侵蚀、耕地减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景观退化、水气污染、废弃物堆放及工程灾变等问题,面向国家及区域重大资源环境工程与减灾防灾应用需求,以3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技术为手段或支撑,结合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土环境及灾害监测、分析、评估、预报及控制的关键理论与技术,构建基于大数据与云技术的国土环境演变与灾害智能预报、预警、评估、信息服务的监测体系。
实验室拥有一支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综合型团队,主要包括学科方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技术人员组成固定人员群体,以客座研究人员、博士后、博硕研究生及开放基金研究团队构成的流动研究队伍,固定人员5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7人、高级职称42人、中级职称9人。实验室固定人员专业主要包括测绘、遥感、地信、土地及环境等。整个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学历层次、业务素质高。依托江苏省优势学科、江苏省品牌专业、“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高端外国专家项目、河北省及学校各类人才计划项目,实验室引进、培养、形成了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人才,包括国家“千人计划”1名;长江学者1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1名;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百人计划)入选者1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7人;江苏省“双创团队”2个、江苏省“双创人才”3名、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3人、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国家测绘局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名;湖北省“百人计划”1名,并且多人在国内外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
实验室重点围绕资源开发诱发的环境灾害问题,以创新思维、创新环境和创新能力为主线,注意统筹、协调实验室知识创新与方法创新,基础理论与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实验室与相关研究机构,实验室与相关学科、专业、领域、方向的关系,产学研政用合作关系,异地实验室建设关系,面向社会需求,追踪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积极争取国家、省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支持,在科研创新、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面上都取得重要进展,特別注重面向社会需求不断拓展与提升,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承担了一大批科研项目,在运用以测绘高新技术解决资源开发中的环境与灾害问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0余项;在Science、IEEE TGRS、ISPRS JPRS、测绘学报等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数百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编制行业标准5项,在矿区环境与灾害监测、开釆沉陷及控制、土地复垦等方面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在国家行业、地方科技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我国国土资源环境和灾害监测与防治等领域科技进步,为我国矿区及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研究特色鲜明,科研投入产出比高,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在资源环境信息地空一体化监测、评价、预警,资源环境建模及不确定性分析,城市污水处理,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开采损害与防护等方面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营造创新、自由、学术、人文、和谐、交流的实验室文化与环境;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造就在主要研究方向上代表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青年优秀科学家、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团队,使实验室成为国内不可替代、可起示范作用的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级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成果培育转化基地。